其實,除了天賦以外,勤於練習是高手的必備條件。在練習的過程中,無數的失敗是無可避免的。正如俗語所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既然要成功,就不能拒絕失敗的考驗。換言之,失敗正是成功的磚塊。沒有磚塊怎能蓋房子呢?所以,不必怕失敗,只怕沒有從失敗得到經驗與教訓。
記得在神學院時,有一次,副校長的孩子在二樓的欄杆外玩耍,一不小心摔了下去,休克了,緊急送醫才甦醒過來,還好沒事。第二天,那孩子又在二樓的欄杆外玩耍。副校長經過那裡,只抬頭對孩子說了一句:「要小心哦!」就走開了。
有位學生深感好奇,就上前請教副校長:
「你兒子昨天才從那裡摔了下來,把你們嚇得要死;今天他又在那裡玩,你為什麼不叫他下來,任憑他去?」
「昨天他已經得到教訓了,今天自然會小心了!」副校長回答說。
不知道你以為然否?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有沒有從一次又一次的摔跤中得到教訓?或是白白受苦,一無所得?還是嚇得再也不敢嘗試了?
小女孩的故事
有個小女孩,當爸爸下班的時候,媽媽對她說:
「爸爸工作了一天真辛苦,妳端杯茶去給爸爸喝。好孩子要孝順父母哦,妹妹最乖了!來,快!」
小女孩順服的接過了茶,搖搖晃晃的走向爸爸。因為心裡高興,愈走愈快,三步當作兩步走。結果,左腳踢到了右腳,摔了下去,茶打翻了,杯子也打破了。小女孩心裡一急,哭了起來。如果媽媽心疼貴重的杯子,本來就不開心,又被情緒傷害所控制、輸不起,看見這個情形,會怒從中來,大吼:
「妳打翻茶水,又打破杯子,我又沒打你,你哭個什麼勁!」
說著、說著,一巴掌就打下去了。嘴裡還唸唸有詞,說:
「愛哭,就叫你哭個夠!」小女孩當然就大哭了。
小女孩若是會為自己分辯,她一定會說:
「我又不是大人,跌跌撞撞的本來就是小孩子的特色,跌倒、打破杯子又不是我故意的,怎能怪我呢!」
為此挨打,她心裡當然有一百個、一千個不甘心。這就是情緒傷害的來源!下次端茶或任何東西時,她很可能就會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媽媽若不想造成孩子的情緒傷害,處理這個情況就要有所不同。她要先體諒小女孩子,趕快扶她起來,然後安慰、並鼓勵她再嘗試一次,說:
「沒關係,別害怕!有沒有跌疼啊?妹妹真勇敢!來,我再倒一杯茶,妳再端給爸爸。這次要小心一點,慢慢走,不要再摔跤哦!」
若是這樣,小女孩就不會有情緒傷害,也學到功課了。下次端茶她一定會小心謹慎,不會再跌倒了。這才叫做「失敗為成功之母」呀!
你看出來沒有,情緒傷害的人不會處理失敗或挫折,常會有很情緒化的表現;也常常會造成所愛的人的情緒傷害。要想去除這種「輸不起」的心態,要常常記得「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把失敗當做寶貴的經驗,接受它、利用它。
不要把所追求的完美絕對化
有人疑惑的問:不求完美,社會怎能進步呢?我鄭重的告訴大家:不是不要追求完美,乃是不要把它絕對化。換句話說,在追求完美時遇見挫折或失敗的話,你要怎麼辦?情緒被傷害的人是在遇見挫折或失敗時,被嫌棄、批判、責打而受傷,造成他無法面對挫折或失敗的輸不起的心理。如果能看他所有的、忽視他所沒有的,以讚美、肯定、接納取而代之,他就不必受傷害,反而能從挫折或失敗中求進步了。這樣的愛才不會造成傷害。
有位護士長問我:
「照顧病人、用藥打針等等,都必須是完美無缺、絲毫不能出差錯的,怎能不求完美呢?」
「人命關天,你們當然要戰戰兢兢的小心從事,馬虎不得。」我又補充:
「問題是,萬一不小心弄錯了,或開刀失敗了,怎麼辦呢?全體自殺嗎?當然不必!只要引以為戒,當作成功之母的磚塊就行了,這就是接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