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不敢面對責任的追究

 「天起了涼風,耶和華上帝在園中行走。那人和他妻子聽見上帝的聲音,就藏在園裏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八節)又躲、又藏就是逃避的行為。為甚麼要逃避呢?因為不敢面對責任的追究者。

 父母從外面回家,孩子若高高興興的迎上來,大呼小叫的詢問:「爸爸、媽媽,有沒有買好吃的?有沒有買玩具回來?」

吵死了,不是嗎?但我告訴你,這是好現象,表示他們沒有出甚麼差錯、沒做壞事!反之,靜悄悄的不來吵你,反常的關在房內讀書或寫字的話,許多作父母的就會開始疑心「是不是出了問題?否則,為甚麼這麼不自在、這麼反常?」做錯事的孩子表現得特別的乖,是為了要避免引人注意、「逃避」可能的查問。

 債主蒞臨,欠債的就趕快從後門溜走,那一定是沒錢可還,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逃也。當你得罪了人,為什麼不敢到他家去呢?豈不是怕他給你顏色看?所謂「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所以,最好避不見面,不幸在路上看見他遠遠的迎面而來,怎麼辦呢﹖趕快轉到別條路上去吧!這些都是逃避的行為。

資優學生自殺是逃避心理使然 

 在報上我們常會看到,一些名校學生跳樓自殺的新聞,為甚麼?正是一種逃避的心理。因為是資優的學生,大家都看好他們,對他們抱著很高的期望。然而,在成長的歲月中,他們可能早就得了很嚴重的情緒傷害,不但自卑感很強,對自己沒信心,而且有很強的「輸不起」的心態。

 容我在此打個岔,因完美主義而被情緒傷害的人有兩個特色,第一是相當聰明;第二是責任感很重。因為聰明,父母師長才會期待他,要求他、逼他;愈聰明,期待與要求就愈高。同時,因為他樂意討好父母師長,才會在意他們的批判(也才會產生「輸不起」的心態),自然會盡心盡力的照他們的吩咐去做,這就是責任感。

 因此,那些資優學生若自覺成績不夠理想時,一想到即將面臨的考試就會憂心忡忡,愈想愈害怕,心想:考壞了要怎麼面對「江東父老」、師長大人呢?既擔心得要死,又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逃吧!可是,身無分文、又無一技之長,能逃到哪裡去呢?如果他們一直鑽牛角尖,自覺是走投無路時,就會想:「一死了之,躲到鬼門關去吧!」這真是國家、社會、和家庭的一大浪費呀!

鑽到鬼門關去逃避的小燕

「台中師院語教系二年級女生墜樓身亡。校方表示,小燕功課中上,文靜內向,沒有感情上糾紛,為何墜樓身亡,他們也百思不解。同學則說,小燕個性孤僻寡歡,最近剛當上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活動組組長,一再推辭卻推辭不掉,甚至父母也於這兩天輪番來安慰她,卻無法阻止悲劇發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表示,小燕家裡務農,行動遲緩,反應遲鈍,平常喜歡睡覺,個性孤僻,對自我要求頗高。她剛當上活動組組長,一直認為自己沒辦法做好,但卻又推辭不掉,很是煩惱。最近碰到期中考,又要交上活動計畫書,她可能因為求好心切而想不開。」

 這是四月下旬的一則新聞,你有何感想?不是很可惜嗎?她為自己定的標準很高,可是對自己又沒有把握;其實,她會當上組長,不正表示她能力不錯,得到同學的肯定麼?可是既不能自我肯定,又求好心切,在左右為難之下,當然很煩惱了。因此,我猜,她也是鑽牛角尖鑽到鬼門關去躲避了,多可惜啊!

 反之,那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因父母師長不再對他們有太高的期望,結果壓力反而比較小,不致引起這種自殺的悲劇。但是,這類學業成績較差的學生,若得不到接納,在其他方面又得不到肯定的話,很可能就自暴自棄,甚至因心裡忿忿不平,而做出驚天動地的報復行為。

博士、醫生也難過情緒傷害的關隘

 幾年前,在美國曾有一華人的孩子,唸完了研究院,博士學位就快要到手了。遠在亞洲的父母歡天喜地的坐飛機去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不料,就在典禮的前一夜,他竟然自殺了。父母簡直難以置信與面對;許多華人亦搖頭嘆息,甚至破口大罵﹕

「書讀到哪裡去了!」

這麼聰明的人為甚麼要用自殺來解決問題呢?他留下了遺書,大意是說:

「爸、媽,我已經為你們拿到博士學位了,你們自己去領吧!」

你可以想像這句遺言透露出的信息:他一想到前途還要繼續為父母的期望而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不知道該怎麼辦,只好逃到鬼門關去報到,令人不勝欷噓!連博士都過不了情緒傷害的關隘。

有一次演講後,一位長輩曾告訴我,四十多年前,在台灣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醫院開業了,父母高興的不得了,大事慶祝,席開數十桌,好不熱鬧!眾親友都前來祝賀、敬酒,父母更是樂得合不攏嘴。不料,酒席間,忽然有人發現:醫生怎麼不見了?最後在臥室裡找到他,上吊自殺了。喜宴變成了悲劇,叫人難以釋懷!擁有令人羨慕的行業、大好的前程,他為甚麼就這樣丟棄了呢﹖原來他老兄最怕當醫生,見到血就頭暈,想到從此天天要面對滿臉愁容的病人,左思右想,簡直無計可施,怎麼辦呢?眼看醫院開業了,無處可逃,萬念俱消之餘,就想到:乾脆亦死百了!你說可惜,不可惜?這真是一大損失啊!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12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