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三 過分顧忌,不敢做他輕易做得到的事

 因從小常常被罵、被打,不但令他緊張而且害怕,簡直是戰戰兢兢。又因害怕再次失敗,所以一定會三思而後行,既前瞻又後顧,正如前人之教導。就因為常常過分緊張、敏感,老是往壞處想,愈想愈怕,甚至於將一百個百分之一失敗的可能全部加起來,就認定是鐵定會失敗了。(其實或然率是要用乘的,不是用加的!)他會心想:既然如此,何必多此一舉、徒增失敗、丟人現眼呢?所以,即使有滿腦子的理想,也不敢去實行,因為過分顧忌、害怕失敗,結果反而一無所成。其實,他根本還沒有「開始去做」呢!難怪心理學家說﹕「情緒商數 ( E. Q. ) 很低的(就是情緒傷害很重的人),他的智慧商數 ( I. Q. ) 再高,也不容易有所成功。」想想看,若自我設限到連「開始去做」都不敢,怎麼有可能成功呢?

在升學主義的影響下,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唸最有出息的學系,用盡了辦法,甚至軟硬兼施,無所不用其極。可是若用錯了方法,傷了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他情緒商數的低落,豈不是弄巧成拙?愛之,適足以害之!

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

 聖經箴言(廿二章十三節)有句話說﹕「懶惰人說﹕外頭有獅子;我在街上就必被殺。

「外頭有獅子」是可能的,然而那只是偶爾才有的事。箴言說這是懶惰人的藉口,其實更像是情緒傷害的結果;偶爾發生的事會讓他怕得假定它會每次或常常發生。只因曾經在路上看見獅子或有被獅子追逐的經驗,驚恐的記憶猶存,所以每次要外出時,就無法不想到上回的驚險景象。本來,出外是件輕鬆的事情,但因那驚恐的記憶猶新,打死他都不敢再冒險了。他信誓旦旦的說:「我在街上就必被殺」,在別人聽來,簡直是歇斯底理、無理取鬧!

 其實,情緒傷害的人最怕的就是失敗,所謂「輸不起」是也!為了怕失敗,他常常不敢起而行,總是躊躇再三。表面上看來,為了確保成功,並預防失敗,事前再多想一想,瞻前而顧後,確實是比較妥當。但事實上,他是害怕失敗!若非逼不得已,不到最後關頭,他常常都是坐在那裡等、乾著急,總是三思,一想再想,而沒有任何行動。

被害怕擊倒,不敢做輕易做得到的事

 我移民到紐西蘭兩年後,所開拓的教會雖然屢經挫折,仍有六、七十人聚會。一般來說,應該算是不錯的了。然而,不但自己不能肯定,別人似乎也並不滿意。在覺得難以承受過重的壓力與批評之下,我心灰意懶、想打退堂鼓了。

 在同仁的勸勉之下,我到博士班去進修,順便散散心。不料,有一天在班上,反覆唱一首詩歌時,其中的一句禱詞「求你讓我不要再失敗!」深深的觸及我的內心,撩到了我被傷害的情緒。剎時,我放聲大哭,久久不能平復。當時,我一點都無法瞭解自己;有一位前輩還以為我是更年期的現象呢!其實,我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了。

 因情緒傷害的影響,多年來,我從來不曾肯定過自己,總是自認天賦能力不夠,不足以勝任這個工作。在教會工作的二十幾年間,多次興起放棄牧師這個職務的念頭;雖然一再的自勵、自強,奮發再起,但是內心的害怕卻從來都沒有減輕。本來足能勝任的事,卻因自己太過求全,太在意些微的失敗,已致被「害怕」擊垮,不敢去做自己本來可以做得到的事。回想起來,真是感慨良多,遺憾之至﹗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的故事

在國泰飛機上看到「心靈捕手」這齣電影,正合以上的理論,特別為你介紹。

威爾韓丁(台灣譯:威爾杭汀)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夜間管理員。個性高傲、憤世嫉俗、滿口粗言穢語。但在其問題青年的表面下,隱藏著一顆天才的腦袋,不但擁有過目不忘的能力,能背誦百科全書,還能解答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組合數學的菲爾德獎)得主才能解答的數學難題。有一次,教授在走廊的黑板上寫下「傅立葉算式」,要求學生試著去解答,他挑戰說:做到的學生就能功成名就。他又聲稱:「之前解答者包括諾貝爾得主、天文物理學家、還有卑微的麻省理工教授(自負的謙稱!)」結果,沒有一位學生問津,倒是這位夜間管理員卻暗暗的把它解答出來了!第二天教授大為驚訝,可是卻找不到解答者。當天教授又出了另一個算式,聲稱他曾花了兩年才演算出來;結果威爾韓丁一夜之間就解決了。然而,他卻想盡辦法要隱藏自己,不願讓人知道。當教授發現他就是解答者時,追上前去要認識他,他卻不屑一顧似的快步走開了。

因與混混為伍,又打群架,甚至打警員,被法官判刑即將下監服刑。該數學教授愛惜其才,為他保釋,條件是要他跟自己一起研究數學問題,做些更高級的數學組合,並接受心理專家的輔導。期間,數學教授想盡辦法逼他,要他善用其天賦,期望能造就出一位數學的奇葩,然而他卻一再的忽視、逃避,不以為寶貝;同時,把受邀幫他的心理專家也作弄得哭笑不得,一個接著一個的逃之夭夭。

有位漂亮、聰明、有風度的女朋友愛他入骨,他卻因她太富有而不敢愛她,深恐自己身世真相大白時被她玩弄遺棄,最後竟然狠下心對她說:「我不愛妳!」因著教授的介紹,廠商願意提供他高薪的職位,他卻叫一位混混朋友代替他去作弄跟他面談的上司們。國安局要他去破解密碼,為國效勞,還被他冷嘲熱諷的擋回去。

有一天,在建築的工地上,工作之餘,他對最好的朋友說:

「我下輩子都要住這兒,我們當鄰居、生小孩…。」

好朋友卻苦勸他要把握機會,力爭上游,但他卻表示寧可平平淡淡的終其一生。好友十分的生氣,一再語意深長的對他說:

「你擁有我們所沒有的天賦!」

「你已擁有中百萬的獎券,卻窩囊的不敢兌現!」

「我會不惜一切交換你所擁有的!」

「窩在這裡是浪費你的時間。」

最後,還是心理學的教授救了他,找到了他內心裡的癥結。原來,他從小就因父母離異,潛意識裡自覺是被父親離棄,又被酗酒的繼父虐待,不但對人生深以為苦,甚至充滿恐懼。所以,一生都沒有安全感。由於怕被人離棄,他就先下手為強的遺棄別人,甚至是自己的愛人。在問題終於被掀開來時,他一直為自己辯護、逃避面對。心理學的教授什麼都不多說,只一再的重複一句話:「這不是你的錯!」一連講了十次,直到他的心理防線完全被擊潰。

最後,正像心理學教授所曾鼓勵他的:要面對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他才試著把自信心找回來,正如心理教授所說:「你自由了!」(得釋放,不再被害怕所束縛了)他終於敢重新開始他的新生活,抉擇所要的工作,並開著車去追他那傷心離去的女朋友。

論文寫不出來﹖

 我有個好朋友,大學時幾乎年年得第一、二名。奇怪的事,畢業論文卻遲遲無法動筆,緊要關頭甚至連參考書都看不下去。眼看同學們都在交換寫論文的心得與進度,他不禁心慌意亂起來。最後,只剩下一個多月就要交論文了,他心裡七上八下,不知所措,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明年再補交吧!突然,他醒悟過來:

「我是不是有心理障礙,否則為甚麼年年都能把書唸得好、考試考得好,偏偏就無法著手寫論文?」

所以他就去找心理學的教授協談,最後教授做結論時,告訴他﹕

「因你經常得第一,自然在潛意識裡期待自己的論文也能得第一,甚至能驚天動地、得人稱許,最好能被選上放在圖書館,以供後人學習、參考。另一方面,對自己沒有自信,深恐失敗,因此愈想愈怕,自然躊躇不前,想要放棄以免失敗。

「這就像你為自己立了一個太高的目標,然後仰天長嘆,說﹕

『太高了,我一定無法達到,乾脆放棄了吧!』

「唯今之計,要對自己說:『我不必第一名,也不必驚天動地,只要交卷、畢得了業就可以了。』降低標準,然後才會有勇氣去做!」

他照做了。結果如何呢?回家第二天,他就開始動筆了。到了交論文的時候,他帶著完成的論文,戰戰兢兢的去到教務處。

「我是不是最後一個交卷的啊?」他壓低聲調,緊張的問著。

「不,你是第一個交的呢!」教務處的人回答。

不但如此,畢業典禮那天,他竟然得了畢業論文獎第一名!聽說後來他的論文真的被擺在圖書館,供人參考學習。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印證了這個理論:因完美主義而受到情緒傷害的人,一方面承受了完美主義的理念,總是把目標訂得太高了;另一方面又因為自卑感,對自己沒有自信心,深怕再受挫折。結果本來是自己能力所及、輕易就可以做得到的事,竟然無法去進行。自己嚇自己,多可惜啊!

在演講會或在班上,我們常常有問題卻不敢問,為什麼呢?應該是怕所問的問題不夠高超,會被人嘲笑,乾脆別問以免鬧笑話吧!這就是這種「過度害怕、以致不敢做自己輕易做得到的事」的典型的例子。情緒傷害比較輕的人,有問題就問,不會先有「問得不好,出醜怎麼辦?」這樣的顧忌。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12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