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五 因怕輸而產生的強迫行為
•絕對化自己的完美主義是原因之二

 另一方面,強迫行為是因為完美主義。因為將父母與師長所教給他的理念或自己的經驗當做是最好的、完美的、無可置疑的、絕對不會錯的,所以要求別人一定要達到他的標準。尤其是當他輸不起、想要保護自我的時候,更會把自己的理念或經驗絕對化。前文曾提及「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這種行為最容易發生在他所關心的人身上,尤其是他所愛的人。可是,即使是因為愛,強迫行為還是沒有人喜歡的。

 其實,這種人也會親自奉行這些理念,所以,他也會強迫自己,壓力、內咎就是這樣產生的。甚至,有時會一直懷疑自己的手不乾淨,一再的重複去洗手;他家門口的鞋子、拖鞋一定要擺得整整齊齊的;看見桌子沒擺正,不去挪一挪,必定會坐立不安。這時,已經變成神經質或精神問題了。

擠牙膏的習慣

曾聽聞新婚夫婦因為擠牙膏而吵架的故事。丈夫比較完美主義,力道又足,因此,每次擠牙膏總是從最尾端開始擠,一直到整條用完,外殼始終都是平順筆直的,像新的一樣。但太太每次用完,丈夫看見牙膏的外殼都已不成形狀,很不舒服,就對太太說:

「妳為什麼不從尾端擠壓,妳看,壓得歪七八扭的,難看死了!」

「哎呀,人家力道小嘛,不然你幫我擠!」太太撒嬌的回答。

「妳就是不肯用心,小小的牙膏都沒辦法擠壓,還談什麼齊家、治國、平天下!」丈夫的強迫行為開始發酵了。

「哎呀,你就是無理取鬧,牙膏是要用的,又不是要觀賞的,外殼好看不好看有啥關係,最後還不是一樣用完丟掉?」太太反擊了。

我自己不曾為擠牙膏吵架,倒曾為了牙膏蓋子矯正過內人。比較上她不是那麼完美主義的人,蓋上牙膏蓋子時輕輕一旋就放下。而我卻是要求完美的人,凡事一板一眼的,蓋子總是旋到底為止。有時,因為沒有料想到她只旋一、兩下,照自己的習慣反旋數次,結果一不小心蓋子就掉到地板上。事後,我提醒她以後要多旋幾轉,免得害我常常在地板上找蓋子。有一次我自己刷牙時又想:

「不一定要旋得那麼緊呀!多麻煩而已,只旋一、兩轉不是省時又省事嗎?」

因此,我就改正過來了。不料,師母從「善」如流,也改正過來了。結果,我發現她每次都把牙膏蓋子旋得很緊,而我卻只旋一、兩轉。

然而,她從來就不曾對這件事有什麼意見,表示她的情緒傷害很輕微,E.Q.很高。

「愛的傷害」的另一項啟示

記得電影「愛的傷害」嗎?

最精彩的部分是在訴訟的過程中,作者才抽絲剝繭的把該女士的情緒傷害介紹出來,正是我所介紹「完美主義者的情緒傷害」。當那位太太一再的被打、經常這裡瘀血、那裡受傷之際,她姊姊發現了,媽媽也知道了。但是,她卻無論如何也不肯答應讓爸爸知道。為什麼呢?

第一,她深怕那當警官的爸爸,會有比自己的丈夫更激烈的行為。      因為,她發現在在日常生活中,她爸爸也常常不尊重媽媽,經常情緒化的當眾吼她,正像自己的丈夫一樣。要是讓爸爸知道了,恐怕就更加無法控制,不可收拾了!正像她父親對媽媽所說的情緒話一樣,他說:

「她為什麼不告訴我?如果我知道,一定親自殺了那個雜碎!」

第二,她怕會壞了自己在父親心目中「乖女兒」的好印象,婚姻出了問題,豈不是正表示自己不夠好嗎?

她媽媽對父親說:

「你總是把她當成洋娃娃,認為她是完美的。她也努力想讓你認為一切順利;她很怕你失望,怕你會不愛她。」

當律師告訴她爸爸她被虐待時,她對父親說:

「爸,對不起,這一切我說不出來,我不要你知道。」

在法庭上,檢察官問她:

「他打得很凶,妳為何不求救?」

「我想,如果我表現得更好,他就不會打我,我們就能恩愛如昔。」她說。

所以,她堅持己見要「遮蓋」事實的真相,不顧姊姊跟媽媽的一再規勸。

你看,父親所教導的「完美的理念」造成了她的情緒傷害,「輸不起」的心理發作時,就拿「完美的理念」來作藉口,來「強迫自己」。這就是忍氣吞聲、委屈求全的典型例子。

善意的強迫行為

 當我們到別人家裡作客時,主人常常會敬茶、敬酒、為你挾菜等等。基本上,這是風俗習慣,好客、禮貌的表現;但有時也是明顯的強迫行為。

 身為牧師,我常常有機會去拜訪會友。通常,主人總是會端上茶水、點心來待客。有時,連續去拜訪好幾家,肚子撐得飽飽的。有的會友,我一入門,他就問,要喝茶嗎?我說不用了,但過了一會兒,他還是進廚房端杯茶出來。令我很好奇!

「你問我要喝茶嗎,我說不用了,為甚麼你又端茶給我呢?」我問他。

「唉呀!這是基本的待客之道嘛,怎麼好意思連茶水都沒有呢?」他說。

    言之成理,不是嗎?因為他認為那是待客之道,所以不能放過自己,一定要這樣做才會安心。那就是自我的強迫行為。更奇妙的是,有時候,主人看我始終沒喝,還會一再提醒我「喝呀、喝呀!」甚至強調那種茶是多麼好、多麼貴,亦即不喝可惜;如果我一直都沒喝,他就會一直叮嚀、催促。這就是善意的強迫行為,出發點很好,但是仍然會叫人很吃不消。

有一次,晚飯後,我跟內人去拜訪一位會友。他一看見我,大喜過望,迎接我們進入大廳坐下。寒喧數句之後,他說﹕

「牧師、師母,你們坐一會兒,我去隔壁馬上回來。」說完,匆匆離去。

左等右等,十多分鐘後,他才回來,手裡還端著一大盤熱氣騰騰的水餃。

「隔壁這家的水餃非常好吃,難得你們光臨,趁熱趕快吃了!」他邊走邊直呼著,熱誠令人難以拒絕。

「我們很喜歡吃水餃,可是,剛吃過飯才過來,怎麼吃得下?」我們說。

「唉呀,不差這幾個水餃啦!」他情辭迫切的說。&&&&&&

 我們只好意思意思的吃了幾個,可是他還是不放過我們。

「吃呀,吃呀,冷了就不好吃了!」他甚至說﹕「不吃要留給誰吃!」

就這樣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推推拖拖,我們勉為其難的將那盤裡二十幾個水餃都吃掉了。說真的,他的一番好意,還真叫我們吃不消。在回家的路上,肚子漲得難受得很,我開玩笑的對師母說:

「下次要來之前,可能應當先問問,今天有沒有水餃吃呀?」

俗云「吃不消、兜著走」。回想起來,那時我們還真笨,為甚麼不叫他「打包」給我們帶回家吃,不就結了嗎?

曾看到一個報導。一位原住民,在弟弟的婚宴上,堅持要敬弟弟的酒。弟弟不勝酒力,不肯再喝,恐怕辜負一刻值千金的春宵。不料,醉得不省人事的哥哥竟把弟弟打死了!你說,這豈不是慘絕人寰的悲劇嗎?為什麼會這樣呢?輸不起的心理造成的強迫行為是也。

其實,這種悲劇豈只有一件而已?多少喜事筵席中,彼此敬酒,結果鬧得不歡而散?大家都認為是因為酒精在作怪,其實是輸不起的心理在發酵。

堅持己見,絕對化自己的理念或經驗

 當人們這樣強迫別人的時候,在別人看來是很霸道、不講道理;其實,他正在堅持一種「理」,那就是自認為最正確的道理,這種情形,通常我們稱之為「堅持己見」。

 這時候,在他的潛意識裡是一種「替天行道」的心態,一副奮不顧身的樣子,既使眾人皆曰不可,照樣堅持到底,絕不妥協!若因此而受苦、受害,也會自稱是「為義受逼迫」,就好似「求仁得仁」,他當然就義無反顧了。嘗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有的時候,就是出於這種心態的說詞,聽來好像義薄雲天,其實是意氣用事,逼自己或是別人去實行他心目中的理想而已。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自尊心再也受不了挫折了;為了保護自尊心,就強找理由來加強自己的主張,甚至於絕對化自己的理念。

情緒傷害愈重的人,愈容易犯這種毛病,尤其是像老師、軍官、獄官等手握大權者,更要多加注意,因為犯這個毛病的時候,你很可能還會用權柄來達到你堅持己見的目的。別忘了,因為你用你的權柄,反而造成了對方的不服,所造成的傷害也將愈大!

 《傷癒》的作者說﹕

情緒傷害的人最討厭別人強迫他,自己卻最會強迫別人;最怕別人製造壓力給他,自己卻最會製造壓力給別人。

一方面是基於自己的理念或經驗,所以強迫別人、製造壓力給別人;另一方面卻是因為自己有情緒傷害,所以無法容忍別人的強迫或壓力。假如兩個人都是情緒傷害嚴重的人,要不彼此製造壓力、互相傷害還真不簡單呢!能不提高警覺嗎?假如夫妻都是這種人,難免常常鬥嘴、吵架了。這時,因為兩人都是理由充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恐怕連包青天都無法解決,正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也!

天烏烏,欲落雨

 有一首很出名的台灣民謠:

「天烏烏,欲落雨。(天黑黑,要下雨。)阿公阿(老公公),去掘芋。掘呀掘,掘呀掘。掘到一尾鑽溜哥(泥鰍)。阿公阿欲煮鹹;阿嬤欲煮淡,兩人相打擂破鼎、擂破鼎(敲破大鍋)。那就真正趣味!」

意外挖到一條泥鰍,本是好事,誰知為了要煮鹹一點或淡一點才好,兩位老人家竟因意見不同,相持不下而大打出手,甚至連鍋子都敲破了。只為了一丁點兒小事,竟鬧到這種地步,簡直是笑話。作者還打趣說:

「那真是很有趣呀!」豈真有趣?

其實在生活上,我們都知道事情常常就是如此,吵架並非為了大事,真正的罪魁是堅持己見所表現的強迫行為。

為甚麼連清官都無法公斷呢?因為人人都很會找理由,還沒開始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他所堅持的理由,是從小父母或師長所教導的完美理念。這種人,我們常會罵他「無理取鬧」,其實情緒傷害的人只是堅持己見,將自己的理念或經驗絕對化而已。

他會開口閉口信誓旦旦的說:「絕對錯不了,我保證,不用怕啦!」但有時偏偏就錯了。事實上,情緒傷害的人常常是對的,因為從小就訓練有素,很會預防、很會推測,為了怕做錯了要受處罰,凡事都會三思而後行,不但瞻前而且顧後,所以他的猜測常常是正確的。因此,他才敢堅持己見,絕對化自己的理念或經驗。

當然,並不是說絕對不會犯錯﹗也許,十次才錯一次,然而,這已經很糟糕了,不但傷了彼此的感情,有時還把問題鬧大,弄得不可開交。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12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