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多從善意的角度來解釋

人人都知道,事物經常都有一體的兩面,從兩方面來解釋都有可能。如果你老是從惡意的角度去解釋,猜對了,你只是猜對了而已,一無所得;然而對方卻會自形慚愧或惱羞成怒,甚至因此怕你或遷怒於你,對你有何益處呢?何況,如果猜錯了,反而變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就因此得罪一位朋友了。

然而,如果多從善意的角度來解釋,你會發現更多可讚美的事。因為基本上人們有追求向上的天性,正如俗語所云:「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從這個角度去想事情,更能看見事情的真相。你若這樣做,即使猜錯了,也未必有什麼損失,別人頂多認為你很天真吧!

俗語說「老天爺疼憨厚的人」,應該是因為憨厚的人老是從善意來解釋別人的言行,反而更得人的喜悅與幫助吧!

如果你從善意的角度去猜,而猜對了,對方更會視你為知己,無形中拉近了彼此的關係。甚且,你老是從善意的角度去想,對方自然感受到你把他當知己、好友、親朋,是不必設防的對象。這樣做,你必討人喜歡,贏得更多的友情與愛!

尤其是周遭愛你的人,他們想要害你、存心惡意的可能性應該是很低的,自然不必老是戰戰兢兢,深恐再受傷害。從善意來解釋他們的言行,那更是不可少的心態。

讀者文摘的一個故事

多年前,在讀者文摘看見一個這樣的故事,十分喜歡。

有一位男士上了公車,因為人很多,就站在車門口。無意間,看見車上有一位美若天仙的中年女性,他不由自主忘情的一看再看,偷偷的瞄。雖然胸無邪念,然而每當該美女眼光飄過來時,他還是不自禁的把眼光移往他處,以免尷尬或遭她白眼。

中途,該美女要下車了,慢慢的擠向車門口來,這位先生心頭忐忑,低下了頭,目光不敢再直視著她。不料,該美女到他面前竟停下瞬間,說了一句「謝謝」,然後才飄然下車而去。

一句簡單的謝謝,讓那位先生放下了心頭的大石頭,因為該美女沒有往壞的方向惡意解釋他的眼光,沒有罵他「死相」;相反的她知道自己是在欣賞上帝賜給她那令人驚嘆的絕世美麗而已。

一個可愛的父親

內人告訴我一齣電影故事,片名不記得了。大意是有一位年輕人,在追求人生的志向時,常常更換項目,一下要當醫生,一會兒又要當律師…。通常人一定會責備這樣的孩子,見異思遷、好高騖遠、心無定性,可是,這位年輕人的父親卻不是這樣,他相信孩子的話、信以為真。

每當孩子立定一個志向時,他就去買一些那方面的書來看。後來孩子發覺了,就問其故。他說:

「有一天你成功了,成了這方面的專家,我要怎樣跟你溝通,有話可說呢?所以我一定要事先唸一些這方面的書啊!」

因著父親的信任與激勵,這個年輕人更加的發憤圖強,再接再厲,後來真的非常成功,創立了一間企業界有名的顧問公司,因為他不但博學、而且樣樣精通,終至事業飛騰黃達。這大概是很少見的、可愛的父親吧!

爸爸怕我迷路了

這是一齣我很喜歡電視廣告,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位女士,每一天開著新穎的轎車回家,總是看見老爸騎著腳踏車在半路上迎接她,然後洋洋得意的在前面帶路。那女士感動得熱淚盈眶,說:

「他好像怕我迷路,回不了家一樣!」

這就是善意的解釋!事業有成、開轎車上下班的人還會迷路嗎?

但是,情緒傷害的人可能從惡意的角度來解釋說:

「我又不是小孩子,還用你來接嗎?多此一舉!讓我朋友看到還像話嗎?」

對人對事老是惡意解釋的心理,往往就是情緒傷害的現象,是過去的挫折、失敗、被罵、被修理的結果,讓你成為一個像「驚弓之鳥」一樣的人,深怕再次受傷。為了要保護自己,自然就會事先採取預防措施,而其中最常用的是「做最壞的打算」,就是所謂的「防人之心不可無」的心態!這種過度的自我保護,許多時候反而造成最親密的人之間的傷害。就事論事,這豈不是把對方當成敵人?豈不是最傷人的心嗎?

濕木頭對火堆的摧殘!

有一次,一位朋友到我家來,看見客廳的火爐正在燃燒。

「我最喜歡為火爐添加木柴了,讓我來。」他說。

「放一塊木柴上去,火勢就旺盛起來,那真是最大的成就感!」他童心大發,對我這樣說。我心想:喜歡玩火好像不是小孩子的專利哦!

「唉呀,火勢怎麼一直小下去,快要滅了呢?」一會兒,他發出求救的呼聲。

就近一看,原來他拿了一塊又大又濕的木頭放了上去,火堆立刻就被壓垮了,火勢當然小了許多,幾乎要熄滅了。

想要讓火發旺,怎能加塊濕木頭呢?惡意的解釋就像放濕木頭在火堆上一樣,不但不能助燃,反而會把在燃燒的火壓垮、壓熄!它的效果正像潑人冷水,是沒有人喜歡的。

形同水火的親子關係

有一位小姐,跟自己父母的關係有如陌生人,甚至像仇敵一樣。父母不愛她嗎?當然不是!相反的,是父母太愛她了,對她很肯定、有很高的期待。因此,對她所交的男朋友自然也用高標準來期待、要求,甚至讓她感覺是在挑剔。結果,她的婚事一直沒成功,讓她深以為憾,潛意識中認為要不是父母的挑剔,早就成家享受為人妻、為人母之樂了。

有一天,她來找我協談。分析之下,才發現父母都是所謂的完美主義,期待太高;再加上情緒傷害的作用,總是過份顧忌、想太多,以致於對女兒的婚事總是堅持己見、不肯妥協。當她發現父母親的堅持原來是出於一種愛的動機,亦是一種愛的表現時,她心中的困惑、憤怒、傷心一下子就消失於無形了。她坦承,因為父母的干涉,讓她的婚事一再地泡湯,使得她已經對父母的愛沒有信心了,甚至懷疑父母是別有用心。因此造成溝通管道的障礙,再也無法跟父母心平氣和的討論事情,總是從惡意去解釋父母一切行事的動機。

她回去前,若有所悟的問我:

「如果父母再挑剔,我要怎麼辦?」

「你要這樣告訴父母:『爸爸、媽媽,謝謝你們多年的教誨、愛護與期待!我相信你們說的都很為了愛我,要我嫁最好的丈夫,但是,對我來說,這位男士已經夠好了。無論如何,我還是謝謝你們!』」我鄭重的告訴她,一定要肯定父母的好意,即使不以為然也千萬別反擊。

我還記得,她離開我們家時開心、滿臉笑容的樣子。之後,聽說她結婚了,跟父母的關係也改觀了,恢復了原有的親密關係。

你看,因為挫折、不瞭解、誤會、害怕,常常使得人們開始從惡意來解釋對方的意圖,連親子之間的關係都被破壞無遺,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啊!在那種情況之下,怎能感受到愛,怎能感恩,怎能讚美呢?上述故事豈不是常常發生在我們的社會上的典型例子嗎?

潑冷水的例子

事實上,有的父母在孩子無法跟上自己的期待、達不到自己的標準時,也常常會從惡意去解釋、加以責備或是冷嘲熱諷,因此總是讓孩子很洩氣。例如,他們告訴父母要到同學家借課本或一起寫功課,卻被解釋成另有所圖。有些時候,孩子想要發憤圖強、重新站起來以討父母的歡心,當他們嘗試對父母表達自己的心意與志向,期待得到父母的接納與鼓勵。不料,父母卻說:

「算了吧,別再跟我打哈哈了,我不吃這一套!」

「你要會發憤圖強,那太陽真要打從西邊出來囉!」

「你那小腦袋在想什麼,我可是一清二楚,你就別想唬我了!」

這些話不陌生吧!你想,孩子被這樣潑冷水的結果會怎樣?正如台語所說:會「火花去」,沒有鬥志了。

為什麼許多的孩子碰到問題不願意找自己的父母呢?豈不是因為父母常常從惡意去解釋孩子的言行嗎?從惡意去解釋的結果一定是嫌棄、批評、打罵,怎能讓孩子親近你呢?多從善意去解釋,自然比較容易接納、肯定、讚美,孩子有困難才會敢找你幫忙或訴苦啊!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12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