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接納、肯定、讚美會更好

接納、肯定、讚美,尤其是讚美,並不像是「管」的方法。因為讚美是一種肯定,表示他做得好;而管是一種否定,表示他做得不夠好、或完全不對。然而讚美的效果比「管」更有效,又不會傷害對方。

因為在基本上,人人都有情緒傷害,不要人批評,批評會讓我們心裡難過,像瘡疤被觸及一樣,有時甚至十分生氣;相反的,人人喜歡別人讚美自己,會讓我們心花怒放。自然地,為了得到更多的讚美,享受心花怒放的滋味,人人都會更加努力,以求取更多的讚美。所以,聰明的父母或老師,總是會用讚美來取代嫌棄,用肯定來取代批評,最高級的領導統御正是這樣,這就是藝術!

讚美是建立榮譽感的絕招

讚美不但是藝術,還是建立榮譽感的絕招,公德心的基石。

我們所以反對用嫌棄、批評、打罵,因為這些方法用多了,孩子反而提不起勁來做事,甚至自暴自棄。反正再怎麼做還是要挨罵,又何必努力?最後,在潛意識裡形成一種反叛心理,渾水摸魚或偷雞摸狗反而有一種鬥智的刺激與成就感;若被捉到了自認倒楣,過關了洋洋得意,毫無廉恥可言。

相反的,讚美能激發人們的榮譽感,樂於選擇人們所稱道的大道去行,不容易被引誘去走乖僻邪惡的歪路。因為讚美的結果,孩子知道父母喜歡什麼,什麼是值得誇耀的事,也感受到行善被讚賞的喜樂。同時,他將領悟到自重就是努力向上、去除惡習,認同良善、公義、良心、道德等受人尊敬的美德,最後他將變成一位擇善固執、積極向上、勇於任事、自動自發的人。

想想看,今日我們的社會亂象,豈不就是缺乏榮譽感的結果嗎?有句話說「良心道德一斤值多少?」,真是對榮譽感最反動的說法了。如果為了一點小事情、小利益就可以否定良心道德的價值,當然就沒有行善的動力了!事實上說這樣話的人,就是沒有榮譽感、不知廉恥的人了。愈來愈多人說這種話,用這種心態去行事做人,就是我們國家社會的危機。多年以來,外人常稱我們是缺乏公德心的民族,不就是沒有榮譽感造成的嗎?真希望有一天,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呼籲全國人民一起來作榮譽國民,像道德重整運動一樣,若人人起而仿效,人人有榮譽心,台灣才會有希望成為受人尊重的國家。

刷的一聲就止住了哭聲!

曾有一位可愛的小女兒,深得眾人的疼愛,可是常常用哭來表達不滿或傷心。她的父母都很頭疼,不知道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自己常講述要用讚美來管教孩子的技巧,久而久之,我就竊思試試看這個法寶有沒有效。所以每一次遇見她乖乖的不哭時,我就把握機會對她說:

「妳今天真乖,沒有哭!」說了幾次後,我就改口說:

「妳愈來愈長大了,很少聽見妳哭了!」每次她都點點頭,若有所悟。

有一次,不知為了什麼事,她哭的很悽慘,有一位阿姨抱著她,怎麼哄也哄不停。我就遠遠的望了望她,想知道她為什麼哭。她邊哭邊掃瞄眾人,大概希望能找到為她解決問題的人。

忽然,她瞥見我正在看她,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她臉上的表情立刻改變像翻書一樣快,刷的一聲、一下子就止住了哭聲。真是匪夷所思!那時,我才深深的體驗到讚美的功效大矣哉。

我相信你做得到!

遇見表現欠佳的孩子,許多的老師都知道應當常常鼓勵他們,常說:

「我相信你做得到,加油!」你的相信是很重要的強心劑。

「你不是壞孩子,我相信這次只是一時糊塗,下次要注意哦!」

若發現他們稍有改進,一定要趕快把握機會加以讚美。當然你的標準要放低,否則怎可能讚美呢?若他的表現真的很好,要當眾大加讚揚,效果會更好!評分要甜一點,當然也不能太過份,讓他驚覺你言過其實。

即使忘了讚美,事後想到也可以補說。你可以用回憶的口吻,向大家述說他的好表現,並適度的給予讚賞。不但能激勵他個人,也能激勵其他的同學。

讓跳皮孩子當風紀股長

有些老師的絕招是讓跳皮的孩子當風紀股長。當然,這好像不太公平,也不太像話。自己都表現不好,怎能管理別人呢?然而,事實上卻常常很有功效。

也許是為了要得別人的尊敬,他就把握機會吧!

也許是為了要贏得你的肯定,不讓你失望吧!

也許為了報答你對他的另眼相看、沒有判他出局,要讓你高興吧!

愈被肯定的孩子愈想要再被肯定,愈被讚美的孩子愈期望得到更多的讚美。被肯定、被讚美的孩子,常常都會好好表現一番。試試看吧!

不論如何,當你這樣做的時候,至少表示你還沒有放棄他。雖然他有許多眾人公認的毛病,甚至自己也自暴自棄、懶得再努力,然而你還認為他還有救,不是嗎?當我們講到接納時,並不表示認定他已經全無指望,相反的,是表示他還有可以指望之處,雖然在這一方面他也許確實是無可指望了。我們說「認了吧!」也許指的是他沒有數學的天賦,也許真的沒有讀書的本事,並不表示沒有其他的天賦或本事,也許他是藝術家、運動家、街頭運動家,誰知道?說真的,許多人常常是讓人跌破眼鏡的。

聯考失利是致命的嗎?

每年聯考,對學子來說都是嚴重的考驗。既是考驗,當然有的過關,有的失敗。考上第一志願欣喜若狂,即使不是考上理想的學系,還是滿心歡喜,至少是聊勝於無。但是對那些沒考上的來說,常常是一種致命的打擊,尤其是自信滿滿、自以為絕無問題的同學更是這樣!所以,多年以來,聯考以後常常發生一些令人扼腕的事件,因為沒有考好,自覺無法面對父母師長,有的投河,有的跳樓……造成親人好友無限的哀傷。其實,這種無謂的犧牲是可以避免的。

        在中華文化薰陶之下,幾千年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意念,可說是根深蒂固、難以改變的梏桎!似乎全國人都認為讀書是唯一的出路,絕對不能輸、輸就完了。因此,為了要進大學,人人都擠破了頭。結果不論是否擠進了大專,他們的情緒早已遍體鱗傷,甚至衍生許多教育與社會的問題。尤其是被刷下來的,就好像接受最高法院的宣判一樣,是絕望透頂,難怪有人會走極端,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沒讀大專人生就完了嗎?

        沒讀大專一定就沒出息、人生因此就完了,真的嗎?事實絕對不是這樣。尤其是在今天的時代,機會多得是,只要你肯幹,成功的機率是非常高,甚至不輸大專院校畢業的人。你看,有些非常成功的商人並沒有高深的學問,相反的卻有許多學有專攻的人做他們的左右手呢!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提倡「讀書無用論」。考上大學只是一個開始而已,有機會讀更多的書,給自己更多的機會,或者藉著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學習思考的邏輯,並增加專業的領域,讓自己的人生能活得更充裕。

然而,沒有機會唸大專依然能用其他的方法達到上述目的,並不是絕對無望。至少,賺錢不一定靠高深的學問。去年某位棒球選手被美國職業棒球隊挖角去了,記得他的年薪是新台幣六千多萬元,是台灣總統年薪的六倍呢!他有沒有讀大學重要嗎?美國高爾夫球的高手伍茲揚名世界,靠的是什麼?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活的快樂幸福與否的重點

最重要的,沒機會唸大學並不注定會減少人生的價值,或者妨礙你活得快樂、幸福!重點在於你的人生目標在哪裡?你的價值觀怎樣?是否被情緒所左右?曾在《心靈轉個彎》一書唸到兩兄弟的故事。哥哥對繪畫很有天分,個性內向、喜歡研究。遵照父母的期待,連續考了三年的醫學院,終於如願以償。相反的弟弟不喜歡讀書,考了一年、沒考上,就放棄了。因為對做菜有興趣,就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然去當學徒,學作廚師。幾年後,弟弟做到餐廳的大師傅,工作穩定、收入又好,結婚生子、家庭幸福。然而哥哥就沒有這樣順利了,他唸了兩年醫學院後,因肝病而休學,從此一蹶不振,一生沒有結婚,很不快樂。這個故事豈不是告訴我們,考上了大學不是什麼保證,沒考上也不代表一切都完了;只是分道揚鑣,各走己路而已。

一連串考試的結果,讓沒有讀書恩賜的人失去了自信心,好像被宣告死刑一樣。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辦,加上「高不成、低不就」,常常落入自我放逐的處境,無所事事、遊手好閒,行屍走肉一樣,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聯考最大的後遺症

        我常常為沒有讀書恩賜的人叫屈,聯考最大的後遺症就是為了考試,讓這類人失去找尋其他出路的機會,埋沒了他們的天賦,少有人關心、沒機會發現自己的興趣、本事在哪裡!明知沒有讀書的本事,十幾年的光陰依然不得不投資下去了,就像被迫把大把鈔票投資在沒有希望的股票上,真是莫名其妙。擁有繪畫、體育……等冷門學科的技藝,甚至還會被潑冷水、被禁止,失去深造的機會,真是情何以堪。有天賦得不到造就,沒有的天賦卻要死命的拼,怎能出人頭地呢?我常常調侃說:老天爺要他當運動員,你卻要他當醫生;老天爺要他當音樂家,你卻要他做經濟家。這就像要橘子樹結水蜜桃一樣,是何等的強人所難啊!

        大專沒考上,怎麼辦呢?如果只是一次失利,並不證明自己沒有讀書的天賦,明年再來一次就好了,何必太在意呢?大可一笑置之。說不定,因著今年的經驗,明年會考得更好,那豈不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嗎?

        檢討的結果,確認自己沒有讀書的本事,這也是大利多!多少人到老都不知道自己的本事或興趣何在?既然認清了自己的缺點,得以全力找尋自己的優點,為什麼要神傷、憂苦呢?今天的世代製造了千百個機會給我們,但是,可能其中只有一條路、一個行業屬於你。正像走迷宮一樣,發現此路不通,趕快重來,換一條路走才是明智之舉,千萬不要在那裡懊惱、蹉跎,浪費時間與精神。聯考失利,確信自己沒讀書的天賦,應當冷靜下來省察自己還有什麼被埋沒的天賦,正如俗語所說:「此河無魚換別河,此路不通覓他路」,不用再浪費四年從事無奈的讀書生涯,有何不好呢?

最重要的,千萬別把書讀不好,考不上大學,當做是一種羞恥或過失,那不是任何人的錯!想想看,用四年時間讀大學,畢業後也不一定能學以致用;若用相同時間找尋自己的本事,深造、歷練,能更早確立目標、按部就班的向前邁進,反而是更有利的現象,為什麼要懊惱呢?

E.Q.的高手絕不輕易讓自己被挫折打倒,總是利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來堆砌下一次的成功,讓危機成為轉機、失敗變成成功之母。為人父母者也要有這樣的認識,不要錯怪聯考失利的孩子,想想看,他們何嘗願意如此?接納他們、鼓勵他們,幫他們尋找自己的天賦,給他們更多機會或時間繼續在別的領域受造就,就是善莫大焉了。

輔導青年人找工作須知

        那些考不上大專的學子,不管自己願意與否,只好打起精神來找工作了。但是工作在哪裡呢?正如俗語所說:「高不成,低不就。」因為沒有一技之長,找高待遇的工作不容易,靠勞力賺錢又不願意或吃不消,所以常常蹉跎不前,難以選擇。

那些大專畢業的新鮮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業有成,戴上方帽子好不神氣;可是事業在哪裡呢?畢業是不是就是失業?能夠學有所用當然很好,事實上能達到這個目標的畢竟不多,大多數人還是得轉換跑道,重新謀職。

除非父母有關係、有背景,甚至是老闆,否則找工作只好靠自己。學校或家庭的教育若沒有幫他們找出自己的天賦、興趣,現在一下子要決定前途所要走的方向或行業,實在不是簡單的事。不幸的是,在這個節骨眼,家長或親友常會忍不住的在旁邊敲邊鼓、窮吆喝,弄得他們心驚肉跳、膽顫心驚!所以,這時候父母最需要好好表現的就是「柔和」的態度。

沒有信心、沒有勇氣突破困境了!

有位何小姐看了我寫的《情緒傷害》後,寫了封信給我說:

「彭牧師,只有你能救我了!」

嚇了我一跳。原來是找工作碰到了挫折,愈想愈恐慌、愈慌就愈往牛角尖鑽,自覺走投無路了。

「真有這樣嚴重嗎?」我回信時說。

為什麼她要對素昧平生的我傾訴自己的苦衷呢?她說:

「一年就換了兩、三個工作,現在已經沒有信心、沒有勇氣突破困境了!」

她有很高的學歷、得意的校園風采,為什麼這麼快就被嚇倒呢?據我的判斷,就是因為被情緒傷害左右了她。

自幼一帆風順反造成輸不起的心態

自幼學業得意、成長過程一帆風順的人,因為聰明、書讀得好,人人看好她,久而久之就沈醉在其中,難以忍受不再被讚賞。與此同時,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了競爭、不停的被批評,她已變成一個輸不起的人,過份在意別人的反應。而這種人早就被訓練成一位完美主義者,總是期待自己能馬到成功,甚至能毫不例外的得到人的讚許。

太理想主義或完美主義,自然會好高騖遠,甚至期待求職像求學一樣心想事成、一蹴可及。其實離開學校,初次就職碰到挫折,一點都不奇怪。有的新鮮人,不管自己有沒有本事,不顧個性合不合,只要是高薪就拼命往前衝,能不碰到挫折或失敗,實在是邀天之幸。如果他是一個情緒傷害嚴重的人,通常都是自卑感嚴重的人,會特別的輸不起,一碰到挫折就緊張起來,老往壞處想,嚇唬自己、繼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到了最後甚至全盤否定自己。

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又何妨!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常常在更換工作,用俗語調侃孩子說:

「唉呀,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哦!」言下之意似乎是在責怪孩子沒耐心。

「一年換二十四個頭家又有什麼關係?」我常常反問他們說:

「你怎麼知道,下一次他不會做得更好!」

我的意思是何必在孩子碰到挫折之餘再給他們下馬威、挫他們的銳氣呢?說這個話的父母事實上大概也幫不上忙,甚至指導他們選擇行業也不會,將心比心,何必再破壞他們的情緒呢?

所以我勸勉何小姐說:

「過去人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妳才經歷一、兩個行業,共三次失敗而已,算得了什麼?何況現代的社會恐怕不止三千六百行,妳的機會還多的是,何必這麼快就判自己出局呢?繼續試下去吧!」

我的意思是:再給自己一個機會,甚至十個、千百個機會,何樂而不為呢?

父執輩能為孩子做什麼?

「我的孩子畢業好久了,始終找不到工作,怎麼辦?」常有父執輩對我說。

「你想,你能為他做什麼?」我問他們。

「我也幫不上忙!」他們回答。

「你能供應他吃多久的免錢飯?」我再問他們。

「那倒沒有問題,都已經吃了二十幾年了!」他們幾乎都笑著回答我。

「就照這樣做吧!」我勸他們。

他們幾乎都面露疑惑,不明白我為什麼這樣說。

「這樣做就是給他們機會與時間去搜尋自己的位子,才是信任與肯定他們的表現!」我繼續解釋說:

「若能告訴他們別緊張、慢慢來、機會多的是就更好了,他們才能冷靜的判斷、耐心的尋找。」

如果父母整天唸唸有詞、嘮嘮叨叨的,只會增加他們的緊張與不耐煩而已,一點都沒有好處!反而破壞了親子關係,多划不來!其實,若總是期望子女一蹴可及、馬到成功,反而是父母自己的輸不起在作祟。這是很要命的態度,或許有時代的色彩在內,我們千萬別再上當才好。

要考慮自己的專長或興趣,不要急就章!

從前的時代,社會單純、工作種類也不多,許多人跟著父親做現成的行業,沒有太多找工作的問題,只問肯不肯做?現在社會複雜,工作種類繁多,可說是千奇百怪、五花八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還真不簡單。急就章的貿然決定或聽天由命的有事就做,能持久嗎?有的人,一開始就很成功,似乎令人羨慕,但不一定就是福氣。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行業,成就一定有限,即使成功,也難以從工作中獲得喜樂。開始找工作時多受幾次挫折,反而有機會好好想想,到底自己的專長或興趣在哪裡,豈不更好?既沒有家庭之累,也不會沒飯可吃,正是多試幾次的好機會呢!

工作不適合就趁早轉行吧!

剛進社會的年輕人,不要太快定下來,若發現工作不適合自己的天賦或興趣,就趁早轉行吧!多換幾次有何不可呢?何不多給自己幾個機會呢?千萬別等到擔負整個家庭的責任時才來轉行,那時生活的壓力會讓人抓狂。若因時機不對,就要忍耐、等候;若是不被賞識,就換一個公司吧!

有的人適合做部下,有的適合自己當老闆;有的人喜歡輕鬆點的工作,有的樂於接受挑戰。先問問自己是怎樣的人、要的是什麼,然後才慢慢選、多嘗試,像買好東西一樣精挑細選才是聰明人。

身為父母,當然不會故意要害孩子,但有時仍然難以瞭解整個狀況,千萬記得不要冷嘲熱諷;相反的要鼓勵他們往光明面看,不要鑽牛角尖!別忘了,現在的成功並不代表永遠成功,現在失敗也不代表一輩子沒出息。所以要常鼓勵孩子忽視挫折或失敗,認清那只是一時的現象,即使被笑話也別在意,才是高E.Q.的人。

一位身心障礙的同學說了一句智慧的話:

「我的身體殘障,或許是上帝下錯了一步棋,但這不表示就是無可救藥、滿盤皆輸了;怎麼知道不是否極泰來、危機變轉機,讓我因禍得福呢!」

多麼達觀的態度啊!這是所有剛出社會、急著找工作的年輕人,及他們的父母,所應當學習的態度。正像那些智者的所言:

「要看他們的一生,不要單看眼前的一時。」

要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為他們想想,多接納、多肯定、多讚美,才能激勵孩子更上一層樓。

別讓激勵變成批評

說到激勵,有些父母想要激勵自己的孩子,卻在孩子的面前講別人的孩子有多好。講得太多了,說著說著,不知不覺中,口氣變得很羨慕的樣子。這時自己的孩子就會敏感的認為,你會這樣說,因為他讓你失望了。這樣的激勵,聽在孩子的耳中,反而變成了批評,因為他感覺被比下去了。

要激勵孩子,不如在別人面前講述自己孩子得意的地方,並要引以為豪。他聽在耳裡、看在眼中,一定會感激你對他的肯定,會更努力報答你對他的信任。這樣你就建立起他的自信心,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說過「完美主義」的弊病。有些父母常陷入完美主義的陷阱裡,總是用超高標準來期待孩子,對孩子的表現似乎永遠都不會滿足。他們雖然用了激勵的話語或口氣,例如「多加小心一點就好了」、「很不錯,但是還要再努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上一層樓」等等,但是孩子還是感受到他們的不滿意。那些話聽在孩子的耳朵裡,他們的詮釋常常是除非更努力,達到父母的標準,他們就不會以我為榮、不會更愛我。

降低標準,直截了當的肯定、讚美最安全,不要附加「但是、要是」等條件,才不致弄巧成拙。兩夫妻彼此替對方肯定孩子的表現,轉了個彎,有時更有真實感,其效果更好。例如媽媽對孩子說:

「你爸爸看了你這次的成績單,逢人便說,高興的嘴都何不起來!」

「爸爸昨天對我說,你將來一定比他強!他好得意哦!」

請記住了,管的最高藝術除了讚美、還是是讚美!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12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