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情緒傷害的人因為怕失敗,總是過份顧忌、想太多,常常自我設限,因此自己應當行、能夠行的事反而無法去行。所以,在〈情緒傷害〉中,我強調這種人常常踏不出去,即使受過很好的教育、有正確的思想、甚至有很好的點子,可是因為潛意識裡怕遇見挫折、失控、或失敗,就常常採取「不做不錯」的逃避行為;結果總是因循苟且、固守傳統、不敢冒險。換言之,I.Q.雖然很高,如果E.Q.很低、即情緒傷害很嚴重,還是沒有多大用處,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什麼沒有去做;所以,心理學家說,E.Q.比I.Q.重要,原因就是在這裡。

成為無所作為、白佔地土的人

最糟糕的是,其實自己明明知道應當怎樣做,可是因為顧忌現實的利害得失,就為自己找出許多的藉口、甚至硬掰,目的只有一個,保護自己不必接受挑戰也。結果,常常如俗語所說的,柿子挑軟的撿,成為只會講、不去做的人了;結果反而成了一無所成的人,真是非常可惜。

★可怕的是在信仰上,情緒傷害也常這樣控制著我們,讓我們在信仰上成為無所作為、白佔地土的人。正如主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三章所說的比喻「不結實的無花果」,讓主人大失所望。

7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他砍了吧,何必白佔地土呢!』

本章我們所要講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我們從上帝所領受的各種恩賜,是否因為情緒傷害、成了驚弓之鳥,總是害怕做得不夠好的,竟然不敢參與各種事奉,空有十八般武藝卻毫無建樹,成了白佔地土的人,甚至要面臨被「砍了吧」的命運,那是多麼的不幸啊!

使生命更豐盛的的秘訣

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章十節說:

「…我來了,是要叫羊(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基督徒都知道要怎樣得這個生命,就是要悔改認罪、接受主耶穌為救主,罪就能得到赦免,承受永遠的生命。然而,要怎樣使生命「得的更豐盛」呢?卻常常被基督徒所忽略了,真是可惜。

事實上,你知道嗎?基督徒也不是不知道要怎樣得的更豐盛;許多時候,基督徒其實是因為有過多的顧忌而踏不出去,以致於沒有辦法享受主耶穌所說這個更豐盛的生命。

在馬可福音八章卅四節,耶穌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表面上看來,這是作基督徒的基本條件。事實上,真能這樣做的人有幾個?依我仔細考量,這句話應該視為做成功的基督徒的要件。然而,這也是使生命更豐盛的秘訣。真有意思,不是嗎?讓我為大家分析:

捨己是什麼?「捨」字就是棄也;客家話捨掉即倒掉也。這當然不是叫我們自殺,相反的是要教導我們怎樣提昇自己生命的素質。因為基本上,人的本性都是呵護、照顧自己的生命,為生命預備一切,尤其是情緒傷害愈嚴重、怕失控的人,更是時刻都在設法掌控一切,絲毫不敢輕忽;但是耶穌告訴我們,要作成功的基督徒,就要學習放手,讓上帝來掌管你的生命。

《掌控的密碼》是我的信仰見證

這件事,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呢!我深思熟慮的反省,自己的一生都是在想辦法掌控,照這世界所教給我的智慧與見識去追求成功。可是結果卻弄得灰頭土臉、灰心喪志,甚至在五十歲那年引發了心臟病。當我自認為一切都完了,再也沒有絲毫「抓」的力量與毅力時,才體會到「人的盡頭是上帝的開始」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上帝從此接手掌控我的人生,使我的人生變成更豐盛的人生。過去我被情緒傷害所束縛、左右,現在卻成了E.Q.的講師、作者與幫助者;似乎是報銷了的人生又重新開始,卻活的更快樂而有意義;連心臟病都不再成為我的禍患,甚至人人都說我愈活愈年輕呢!《掌控的密碼》這本書就是寫我在這一方面的信仰見證。說實在話,我並不是主動的放手、交託,而是走投無路了,才發現其實上帝一直在為我掌控著,只是我自己沒有信心、始終不敢放手,才會多受痛苦而且一無所成。真希望我不是五十歲才開始學這個功課,否則生命豈不是要更豐盛嗎?

耶穌捨己的極致表現

腓立比書二章六至八節,保羅告訴我們,耶穌捨己的榜樣。

「6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7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8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這種完全順服、甚至順服至死的表現,就是捨己的極致表現。表面上看來,這樣不是一切都完了嗎?然而,事實正好相反。接下去,保羅告訴我們,因為這樣:

「9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超乎萬名之上的名,10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11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看見了嗎?主耶穌之所以能夠升為至高…使榮耀歸與父上帝,就是因為祂做到了完全的捨己。因為放手、完全交託給天父上帝掌管,上帝就獲得了更大的榮耀。換言之,因為肯「捨」,所以才會有所「得」也。

因為肯「捨」,所以才會有「得」

再請看馬太福音十九章十六至廿九節的記載,讓我為你摘錄其中最重要的幾節:

16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善事纔能得永生?」21 耶穌說:「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擁)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29「凡為我的名『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親、母親、兒女、田地的,必要『得著』百倍,並且『承受永生』。」

我用雙引號把重要的動詞標示出來,豈不是明顯可見:想要作完全人、擁有天上的財寶、承受永生,就是要由分享或撇下這個世界的一切做起。要讓使生命更豐盛這件事有所「得」,唯一的秘訣就是從這個「捨」字開始,然後跟隨主耶穌的一生才會顯得格外有意義與價值。

記得嗎?雅各寫本書的目的,是因為非基督徒的猶太人看見基督徒破產了,就批評他們是被上帝管教、懲罰了。雅各發現那些動不動就喜歡嫌棄、批評的人,通常是因為他們自以為比別人懂得多,比別人更有信心,所以急著要當師傅。然而,雅各在本段告訴他們,真正的信心是表現在愛心的行為上;換言之,沒有愛心的行為∼「捨」的表現,就不能自誇是有信心的人,因為他不可能有所「得」。妙的是,這樣的主張竟然跟保羅在加拉太書五章六節後半段,幾乎是不謀而合的講法(參看現代譯本就更清楚了)。

在一章廿七節,雅各所提出的虔誠人應有的第二個表現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幫助孤兒寡婦所要「捨」去的,可能只是富人所擁有的財富九牛之一毛而已。換言之,他不是出難題給他們,相反的,是要他們無可推諉的開始去實行信仰所要求的,從最小的事上開始表現對上帝的忠心。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08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