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擁有財富的危機

(四章十七至五章六節)

第二章十四至十六節那一段,主要就是說,你是虔誠敬拜上帝人嗎?為什麼沒有照「愛人如己」的律法行事呢?沒有行為怎能證明你是相信上帝的人呢?換言之,雅各是在指責他們只會批評論斷,卻沒有積極的行為去幫助在困苦之中的弟兄或姊妹。再次論到這一點時,他用一句話來總結,說:

「人若知道行善,卻不去行,這就是他的罪了。」 (四章十七節)

換句話說,連沒有積極的、用具體的行動去實行愛的律法就是罪(不完全、病態)了;因為上帝就是愛,祂所賜最大的恩賜就是愛。神學告訴我們,基督教倫理學的基礎就是愛,沒有愛我們還有什麼呢?

再下去,雅各指出擁有財富的人,更多可能犯的錯誤:不但不實行愛的律法,甚至為富不仁,欺侮窮人、殺害義人,怎能逃罪呢?

1、不仁:不肯施捨的行為(五章一至三節)

四章十三至十六節,已經暗示擁有財富的人常犯的毛病,那就是自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言談舉止之中張狂誇口得好像自己就是主宰者。或許可說那就是富人的第一個罪吧!

本段繼續指出他們的錯誤,就是為富不仁:沒有施「捨」的行為;只知積攢錢財,緊緊的抓住,不肯放手。積攢錢財當然不是什麼錯誤或罪惡,但是,毫無忍人之心、憐憫之心,愛心被塞住了,如看見孤兒寡婦在患難中也不肯施捨,那就是知道行善,卻不去行的罪了。最糟糕的是,他還不能推辭說自己沒有辦法做到,因為他擁有的財富極多。

看見了嗎?這時候,情緒傷害造成的掌控慾(只知道抓、不願意捨)反而定了自己的罪、害了自己。所以接下去,在第五章雅各說:

1嗐!你們這些富足人哪,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2你們的財物壞了,衣服也被蟲子咬了。3你們的金銀都長了銹;那銹要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喫你們的肉,如同火燒。你們在這末世只知積攢錢財。

財物壞了、衣服被蟲子咬了、金銀都長了銹,正是在說明他們的財富多得用不完,然而就是不肯賙濟窮人。換句話說,上帝把錢財交給他們使用,卻被冰凍起來了,上帝交付錢財的目的與錢財本身的價值都失去了。由此觀之,不肯行善的人,過多的瑪門反而成了他們被定罪的證據!

★記得嗎?前面我們說過,人們所以愛錢財,因為能讓我們滿足所需、甚至代表地位權勢或指使鬼魔去推磨。這種心態在在說明,這種人以為掌控了金錢,就等於掌控了一切,讓有自卑感的人感覺十分享受,好像有了金錢就有安全感。正像耶穌所說的比喻:那無知的財主蓋了更大的倉房、收藏了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對靈魂說:

「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喫喝快樂吧!」 (路加福音十二章十九節)

所以,有些情緒傷害嚴重的人會看錢很重,甚至為了錢財違背良心道德或信仰都在所不惜;這就已經變成是在事奉瑪門了。

正像同一章聖經接下去的廿一節,耶穌對無知財主的評語這樣說:

「凡為自己積財,在上帝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

在本段這幾節聖經裡,雅各告訴他們,積攢財寶卻為富不仁、不肯施捨,反而是定了自己的罪;從屬靈的層次來看,反而是很不安全的人。那些財富會生鏽「證明你們的不是,又要喫你們的肉,如同火燒。」這種描寫類似世界末日或地獄的懲罰,值得警戒。所以勸誡他們「應當哭泣、號咷,因為將有苦難臨到你們身上。」意即,趕快痛切的悔改歸正吧!

積攢財寶為富不仁、不肯施捨就要接受這麼嚴重的懲罰,似乎是言過其實吧!然而,想想前面我們所提過的,路加福音十六章耶穌所說拉撒路的比喻吧!那個富人也只是沒有積極的幫助窮困的拉撒路而已。

2、不公:欺負窮人 (五章四節)

4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錢,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

這一節是在說明他們不但一點憐憫心都沒有,還利用職權或不景氣的時機,對工人施行不公平的待遇;抓一點算一點吧。虧欠收割莊稼者的工錢有兩個意思(現代中文譯本虧欠譯為「剋扣」):

(甲)表明他們把工人的工錢扣住不發,在該發薪的日子卻不發工錢也。這對工人來說是很慘忍的舉動,他們一天沒有領到工錢可能全家都要餓肚子了,可是富人竟然忍著心毫無憐憫的表現。或許只是要多得一些細微的利息,可是富人「欠」窮工人的錢,對工人是公平的嗎?工人能不嘆氣哀哭嗎?

(乙)富人很可能根本是故意的「虧」(或剋)工人的工錢,即壓低工錢。精打細算以節省支出,或是故意整人、顯示權威吧!富人可能還洋洋得意呢,反正你不做還有別人等著。該給的數目不給,不就是不公平對待工人嗎?所以才有收割之人的冤聲可言啊!冤聲就是工人很自然發出之不平的哀歎聲。

雅各說,「這工錢有聲音呼叫!」這當然是比喻的說法,意謂連沒有生命的工錢都要發出不平之鳴了。在富人錢櫃裡冷冰冰地躺著的眾多工錢,既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又看見窮人的困境、替他們急得不得了,甚至在替窮人哀求講情了。這當然是一種反諷的寫法,反過來就是指責這些擁有財富的富人沒有人性,不如冰冷的金錢了。

當然工錢的呼叫聲音富人是聽不到的,收割之人的冤聲大概也不敢公然大聲的說出來。但是雅各說,「這工錢有聲音呼叫,並且那收割之人的冤聲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並且表示兩種聲音都已經入了萬軍之主的耳了。意謂天上的父親要為窮人不忍、傷心,也為富人之不公而搖頭嘆氣,早晚祂一定會採取行動主持公義了。不但不仁~不肯施捨救助窮人,連公平對待他們都做不到,這樣欺負窮人怎能逃罪呢?

3、不義:殺害義人(五章五、六節)

5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當宰殺的日子竟嬌養你們的心。6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

第五節,一般的解釋是指末日快到了,你們怎麼還好像牲畜一樣只知道吃?豈不知長得愈快、愈肥,愈快要面臨宰殺的命運嗎?簡直是不知死活!

可是第六節為什麼說「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呢?義人為什麼不抵抗呢?又為什麼突然提到殺害義人的事?真奇怪。

我發現,第五節的日子跟哥林多前書四章三至五節所說的論斷是同一個希臘文‵ημερα;而原文論斷跟審判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當宰殺的日子」就可以翻譯為施行死刑的審判;這是多麼嚴重的事、豈可馬虎呢?然而,你們「竟嬌養你們的心」就是竟然隨心所欲的意思。兩句連在一起就是隨心所欲的施行死刑的審判。

若這樣的翻譯是正確的,那麼你們在世上享美福,好宴樂的意思就是:就算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只顧滿足自己的享受而花大錢、不為窮人的困苦所動已經夠糟糕了;你們竟然還在審判的法庭裡隨心所欲的判人死刑,意謂用錢去收買或控制法庭,這就罪無可逭了。這就是第六節會提到「你們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他也不抵擋你們」的真相,怎能抵擋呢?若是碰到「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法庭,義人的冤枉要往何處去投訴呢?

「定了義人的罪,把他殺害」就是說,本來沒有罪的人,你們硬是用金錢去左右法庭的正義,讓無罪的人被殺害,讓義人無法招架。換言之,用錢去掌控一切,顛倒是非,這真的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具體範例。雅各沒有說出來的結論是:〝你們又怎能逃罪呢?〞

★從情緒傷害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你們以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嗎?正像不義的富人,自以為「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自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得意洋洋;其實反而是讓自己落入在金錢及自己背後的魔鬼之掌控中。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啊!

當作各樣恩賜的管家

金錢不是罪,可是因為金錢的效用,人們常常難以招架而打亂了為人處事的原則。這樣就是讓瑪門取代所事奉的上帝了,這是基督徒千萬要引以為戒的。

別忘了,瑪門也代表一切的財利、權勢,甚至是天賦或恩賜等,上帝把這些賜給我們,是要我們用來彼此相愛、互相幫助的;可是,我們若不顧一切的去擷取、把持,甚至用來為非作歹,就是事奉瑪門的意思了。

彼得前書四章十節說: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意即每個人都有上帝所賜不同的恩賜:有智慧、有口才、會賺錢、有權勢,目的是要人做好管家,善用這些恩賜去造福人群。奇怪的是人人都把恩賜說成是天賦,可是卻想盡辦法據為己有,只為自己所用。

聖經告訴我們,在「上帝、人類、瑪門」這三者的關係中,管家當怎樣使用主人的金錢呢?

甲、 管家可以享用主人的部分金錢,卻不能全部據為己有,把自己當做是金錢的最高主宰;換而言之,不能掠奪上帝的主權。

乙、 當怎麼用、什麼時候用、用多少等等,都要遵照上帝的意思,有如行善、建造上帝的國等等;當然也不可拿去做壞事。

丙、 被交代的金錢財物,必須好好使用,不可以浪費,因為到時候是要跟主人交帳的。

丁、 要知道,這是最難過關的考驗。心中有上帝的虔誠人要隨時提高警覺,不要因積攢財利或所擁有的財富而違背信仰,因而陷入事奉瑪門的陷阱裡才好。

同樣的,哥林多前書十二章四至六節,提到恩賜是聖靈分給你的,目的也是要你將之分享他人的,如肢體之分工合作是也。換句話說,屬靈恩賜的存在與擁有也是為了別人,為了造就教會!

最近有一本書叫做〈人生下半場〉,鼓勵人們衣食住行解決後,應當好好想想自己的特長是什麼,使命在哪裡?要好好想辦法把自己的存在價值實現出來。不要讓自己變成賺錢的機器,或物質世界的奴隸而已。這是一種相當超脫的信仰精神。

聽說過去騷人墨客喜歡在牆上作詩對賦,以為留念。記得在觀光區有時看見有人在樹上刻「到此一遊」的紀錄。想想看,我們在這世界上,有留下什麼可紀念的作為證明我們到此一遊嗎?有多少人會想念我們?別人會想念我們多久?

各種恩賜其實是上帝賜給我們的器皿,讓我們能證明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存在價值;我們也當好好使用主人交付的銀子,不可以將之埋在泥土裡(馬太福音廿五章廿0至廿三節)。更重要的,在上帝國又是怎樣記錄我們呢?我們是好的管家嗎?

正如耶穌所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為了愛上帝、愛人,有時還要付上代價呢!所以,管家扮演得好不好,就看這人怎樣看待自己的使命,怎樣對上帝負責、付了什麼代價沒有!在人看來,可能不夠聰明,卻可能是屬靈的E.Q. 高手,因為他看重的是上帝的評分也。信仰的智者說,將來到了上帝的面前,祂所要看的是你為了上帝國遭受多少傷痕(十字架也),不是看你有多少豐功偉業。

最小的投資、最大的收益

如前言,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通常不需要太多的代價。這類人的需求不多,所以只要你願意做,都會有機會的。像二章十五、十六節所說,赤身露體的弟兄姐妹所需要的只是日用的飲食與衣物而已。不是很簡單嗎?但是,幫助這些人就能證明你的信心活的、是經得起考驗的,證明你是真正虔誠(尊重上帝)的人,樂意付上代價。

箴言十九章十七節說:

「憐憫貧窮的,就是借給耶和華;他的善行,耶和華必償還。」

又像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廿五章所說,末日的時候他要:

33「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34於是王要向那右邊的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35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喫,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 36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37義人就回答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你…呢?』40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這些事,只是給一口飯、一杯茶、一件衣服,招待住宿、探望病人或被囚的人而已,卻因此成為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卅三節把他們歸納為綿羊的一群,卅七節還稱他們為義人(屬上帝的人)。所以,我說這是最小的投資、最大的收益。

只有屬靈人才看得懂,有信心的人才能照樣去做;這就是屬靈的高E.Q.的表現。

 
彭德修 牧師個人網站
Copyright@2008 EQ.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