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虐兒童的藉口與真相!

記者王平宇先生八月廿一日的特稿「孩子不乖,凌虐最大藉口」,不知道你唸來有何感想?是的,每一次兒童虐待案,確實都讓人看得心痛。小小年紀的孩子到底犯了什麼錯?為什麼家長總是說「孩子不乖」、「孩子實在太頑皮了」?正如王先生所云,這是一個「好」的藉口嗎?若「連監獄裡對待重刑犯時都還不忍使出來」的手段都使出來了,還能說是「天下父母心」、出諸於愛孩子嗎?真相到底是什麼?這卻是我們亟需瞭解的問題。

拙作《情緒傷害》一書對這個問題有很詳盡的解說,原來這是一個E.Q.的問題。主要的是千百年來,「嚴師出高徒、杖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錯誤觀念作祟,以為嚴加管教就能讓不乖的孩子變乖、不認真的孩子認真、甚至不聰明的變聰明,甚至悖逆的的變成乖順的孝子。似乎管教之道無他,捨得打、肯打、敢打、忍心打,就毫無難成的事了。在此進入廿一世紀的時刻,我們還執迷不悟的用打來達成管教的目的,真是可悲復可憐啊!如果真是這樣,我們還需要教育機構嗎?教育主管再三禁戒不准體罰豈不是倒行逆施了嗎?

事實上,打罵教育的結果是再製造一群「情緒傷害」的心理患者。情緒傷害愈重,就愈不能控制情緒,情況輕微的現象有自卑感、緊張敏感鑽牛角尖、因輸不起而自我設限、過份的自我保護、以及強迫行為等;嚴重的就惡化成精神方面的症狀,像歇斯底里、憂鬱症或躁鬱症等。

我們前面所說虐待兒童的父母,都是極端的強迫行為的現象。當他們感覺孩子不乖、不聽話、太頑皮時,他們受傷的心理承受不起打擊(通稱為輸不起的心理),很自然的就加強壓力以逼迫對方接受自己的看法、要求、或權力,如王先生所云「用暴力迫使他們就範」。只有這樣,在他們的心理上才不會有繼續被挫折所傷害的感覺,這種心理作用叫做控制欲,情緒傷害愈重、愈是輸不起的人就愈難以忍受失控發生。

所以會如王先生所說的,「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寧可努力把孩子塑造成『壞孩子』的形像」,「自以為是的…數落孩子的不是」」,「替自己施虐行為合理化」的真相,其實還是因為輸不起、自我保護的心理作祟而已。可悲的是這些父母並不知道是出諸於自己的情緒傷害、被情緒傷害所左右;面對「血淋淋的傷痕擺在面前」,父母事後通常是深自後悔而不知所措的,何況過去的長輩也是這樣打罵自己啊!有幾個人真正知道「自己不理性的憤怒與傷害,究竟因何而來」呢?敝人過去就是情緒傷害的患者,也曾是嚴加管教孩子的父親,《情緒傷害》其實是我自己的錐心之作。

可怕的是正如王先生所云,「身心受創的孩子帶著滿身痛楚長大…一輩子難以走出陰霾」。事實上,這些孩子又成為情緒傷害的患者,繼續傷害他們身邊的人,正如「愛之深、責之切」這句話所說的,所愛的丈夫、妻子、尤其是孩子,都要被「切」得非常的嚴重。換而言之,這種愛的傷害所造成的現象會變本加厲的世代相傳下去,真是人間最令人痛心的悲劇。

在《情緒傷害∼管教藝術篇》裡,我稱這種現象造成愛的負面結果,因為真正的愛應當具有向上提昇的力量,愛所造成的傷害卻反其道而行,使人向下沈淪。這正是王先生所云「『天下父母心』這句話,在一件又一件的虐童案中,成為最大的諷刺」的原因!即使父母一開始是出於愛,過份體罰的虐待所表現的其實已經不再是愛,而是情緒傷害所表現的輸不起與控制欲的行為了。

打罵、尤其是虐待,是管教孩子最糟糕的方法,必定會造成情緒傷害;事實上,成天細細唸的嫌棄、嘮叨、或批評都有可能造成情緒傷害呢!能不嚴加防範嗎?為了自己、為了所愛的孩子,你不能不設法瞭解情緒傷害的來龍去脈與防制或解「結」之道。